用 户 策 略 咨 询
USER STRATEGY CONSULTATION
致 力 于 为 企 业 提 供 专 业 的 用 户 策 略 咨 询 服 务

「活动回顾」用户洞察如何赋能海外产品策略与创新

发布日期:2025-05-23 12:28:06   作者 :SEE.DO    浏览量 :4
SEE.DO 发布日期:2025-05-23 12:28:06  
4

5月16日,由QuickCEP、链帮出海、17TRACK 联合主办的"全球用户洞察引力场" 在深圳雅宝星河World成功举办。活动聚焦用户数据驱动产品进化的核心命题,审度用户咨询公司创始人陈小欢作为特邀嘉宾,就《出海品牌如何基于用户洞察赋能产品策略与创新》展开深度分享。

审度咨询创始人陈小欢带来现场分享

全球用户洞察引力场活动合影

在长期的产品开发与实践过程中,无论是初创团队还是经验丰富的行业巨头,许多产品团队都不可避免地遭遇过类似的困境:

·产品定位阶段,调研了100个用户,结果还是做错了方向。

·设计开发时,明明加了各种功能,用户却不买账。

·产品上市后,面对海量用户反馈,不知如何筛选有效信息。

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一个本质问题:真正的用户价值绝非团队单方面的想象,而是用户实际需求与产品设计的精准交汇。

 要突破这些困境,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用户洞察方法:

01  跳出"我以为"的陷阱

大量产品失败案例表明,技术实现能力往往不是制约因素,真正的瓶颈在于团队对用户需求的误判。这种认知偏差常常源于过度依赖主观经验,而忽视了客观数据的验证。

02   关注用户没说出口的需求

真正的用户价值往往藏在行为数据里,而不只是调研问卷中。通过分析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,特别是他们对竞品的评价和使用痛点,才能发现那些被常规调研忽略的关键洞察。

03   平衡功能与情感

建立功能与情感的平衡视角。优秀的产品设计不仅要解决具体的功能性问题(如提升充电速度),更要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(如使用时的安心感)。只有将实用性与情感价值有机结合,才能打造出让用户持续选择的产品体验。


这三个维度的突破,构成了从用户洞察到产品价值实现的完整路径,帮助团队避免常见的研究陷阱,真正把握用户价值的核心所在。


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,用户洞察始终是驱动决策的核心引擎。从最初的创意萌芽到成熟期的持续迭代,理解用户的需求、行为和情感变化,能够帮助团队在每一个关键阶段做出更精准的判断。用户洞察的价值不仅在于避免“自嗨式创新”,更在于构建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竞争力。

接下来的三个阶段——定义DNA(0-1阶段)、敏捷验证(1-N阶段)和长效追踪(成熟期),分别对应产品不同时期的挑战与目标。它们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通过用户洞察串联成一条连贯的成长路径。

01 定义DNA(0-1阶段)

产品从0到1的阶段,最重要的是建立清晰的定位。这个阶段需要深入理解目标用户群体的真实需求,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人口统计特征。这时候需要回答三个关键问题:我们的用户到底是谁?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?凭什么让用户选择我们?

通过用户洞察,建立专属的用户画像,形成对典型用户的认知和理解,以此来挖掘出那些用户没有明确表达,但实际存在的需求以及痛点。很多团队容易陷入一个误区:把产品功能做得越多越好,但用户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更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。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要找到产品差异化的核心价值点,它应该既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,又能满足情感层面的需求。只有找准这个DNA,后续的产品开发才不会偏离方向。


02 敏捷验证(1-N阶段)

当产品进入设计阶段,最大的风险就是带着假设直接投入生产。这时候需要通过系统化的验证方法来确保设计方向正确。原型测试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,通过让目标用户实际操作产品原型,可以暴露出很多团队意想不到的使用障碍。比如某个看似直观的交互设计,实际测试时用户可能完全找不到入口。除了可用性测试,专家走查也能从专业角度发现潜在问题。这个阶段的核心是要建立快速迭代的机制,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设计优化中。通过这样反复的验证循环,可以大大降低产品上市后的失败风险,同时也能节省后期修改的高额成本。


03 长效追踪(成熟期)

产品上市只是一个开始,真正的产品创新来自于持续的迭代优化。建立完善的用户反馈机制至关重要,这包括NPS监测、用户行为数据分析、满意度调研等多种方法。通过这些渠道收集到的数据,产品团队可以清晰地看到:哪些功能用户根本不用?哪些痛点还没有被解决?哪些新需求正在浮现?值得注意的是,用户反馈的分析不能停留在表面,要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。比如用户抱怨"产品太重",可能实际需求是"携带不方便"。

只有把握住这些本质需求,产品的迭代升级才能真正打动用户。很多成功产品的第二曲线创新,都是来自于对用户行为的长期观察和深度洞察。

以上构成了企业真正的竞争壁垒——不是技术或资金,而是读懂用户的能力。当其他企业还在猜测用户想要什么时,洞察者已经在构建用户自己都未察觉的需求场景。这种认知优势,往往决定了商业竞争的胜负。


01 透过事物表象,捕捉人性欲望的需求

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受文化影响,在购物习惯、审美偏好、支付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。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六个关键分析维度:权力距离、个人主义/集体主义、男性化/女性化社会、不确定性规避、长期导向/短期导向以及放纵/克制。每个维度都直接影响着产品定位决策——比如在权力距离较大的市场,产品设计需要更强调权威性和等级感;而在不确定性规避较强的文化中,则需要提供更明确的使用指引和风险保障。

 

这种文化洞察必须与用户需求分析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。

真正的用户需求像座冰山:

·  看得见的需求 (工具性):"充电快""屏幕大",但易陷同质化。

·  藏起来的需求 (场景化):"续航长"实则是"出差时不焦虑"。

·  最深层的需求 (情感化):购买环保产品可能为了"被看作负责任的人"。

02 从用户洞察到精准定位的转化路径

做产品最怕的就是拿着一堆用户数据却不知道怎么用,关键在于缺少系统化的转化思路。很多团队喜欢一上来就讨论"用户需要什么",这其实是个误区。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先拆解用户类型——不同背景、不同使用场景的人,需求可能天差地别。比如同样是买咖啡,上班族要的是效率,学生党可能更看重社交属性。把这些差异点通过四个维度来梳理:用户画像、使用场景、现有体验痛点、潜在需求空间,机会方向自然就浮现出来了。

找到机会只是第一步,更难的是如何定准位置。太多产品死在"既要又要"上——想讨好所有用户,结果谁都不买账。好的定位就像走钢丝,得在三股力量间找平衡:用户真实需求、品牌自身基因、市场竞争空白。

这个过程最忌讳的就是闭门造车。建议团队准备三张白板:一张列用户痛点,一张写自身优势,一张画竞争格局。三张板子摆在一起反复比对,那个交叉点往往就是破局关键。


03 基于创新定位让概念落地

将抽象的产品想法转化为实际可用的产品,是开发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,需要通过跨职能工作坊进行概念拆解,邀请产品、设计、技术等核心成员参与。


很多团队常犯的错误是过早追求完美的视觉效果,而忽略了核心功能的验证。实际上,使用简单的纸面原型或线框图就能有效验证基础功能逻辑。这种粗糙的原型能让测试者聚焦在核心体验上,快速发现潜在问题。随着产品逐步完善,验证重点也需调整:从功能逻辑验证,到交互流程优化,再到完整体验打磨。每个阶段需匹配不同保真度的原型,但验证的核心目标始终是确保产品能够真正解决用户问题。


整个落地过程需要建立标准化文档和评审机制,在关键节点组织跨部门复盘,确保每个环节都紧密围绕用户需求展开。最终目标是打造出既具有创新性又具备商业价值的产品解决方案。


全球化竞争的本质,是用户认知的竞争。在这场"全球用户洞察引力场"活动中,我们见证了如何通过科学的用户洞察方法论,将文化差异转化为产品优势,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创新动力。

这正是审度咨询一直以来的服务理念——我们深耕用户策略研究,帮助品牌穿透数据迷雾,把握那些真正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洞察。从精准定位到敏捷验证,从文化适配到持续迭代,我们相信,唯有将用户视角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,才能打造出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。期待与更多企业同行,用专业洞察赋能产品创新,让每一款产品都能精准触达用户内心。



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大新路海大创意园北门西座606
18617008056
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
地址:
电话:
邮箱:
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